December 31, 2011

新年,快樂。

永不再見的2011年,掰。

浮躁。

浮躁的城,灰色的天空,人來人往的優衣庫門口,以及令人厭惡的二手煙。

December 26, 2011

淪。

漸漸就淪為一件抗議了又抗議,終於無力再提的事。無論你是否情願,終於還是得接受。

December 25, 2011

道別儀式。

普陀山,黃山,吉隆坡。今年的元旦,就留下來好好和滬上道別吧。

新天地。

特別喜歡短短的這一條小巷。陽光格外溫柔,風很輕,很輕。

December 24, 2011

Merry Christmas。

平安夜,手袋灌水,下巴再次燒焦之敗家的衝動。

平安夜。

一個下巴充滿焦味狼狽的早晨,對照焦糖咖啡星冰樂的甜美滋味,還有鄰座愈發誇張的笑語聲。

平安夜,在星巴克,耳朵充斥著柏斯mix fm的搖滾曲樂,一邊感受著這一幀幀帶不走的風景。






December 22, 2011

對岸。

蘇州河的對岸,風光明媚。三年九個月,我可曾仔細看它一眼。如此粗心生活,人生無趣。

過節不馬虎。

湯圓是我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所以烹煮之時也就特別用心。

H,冬至快樂哦!

飯時。

吃著M記的時候,心掛念著辦公室裡未完成的工作。上次身體出狀況時,我還一直忍痛,十分倔強。

換做以往的幾份工作,我竟是從來未曾如此。

冬至快樂。

小時候每到冬至母親都會提早自膠林回家,趕在中午之前把湯圓搓好,再把豐盛的雞、魚、青菜、水果等準備好以祭拜神明和祖先。

等到儀式都完成,燒了香燃了冥紙,母親就會宣佈:可以吃湯圓了。然後我和姐就會按自己的歲數數好湯圓,暗暗喜悅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愈來愈成個大人了。



「冬至」又稱冬節或賀冬,二十四節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

冬至日該日,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天最短。

December 21, 2011

Rojak。

午餐是laksa & rojak,在融合。

一路走走走,終於選擇了接近家的味道,這麼放縱,注定受苦。

December 17, 2011

無錫一瞥。

來去匆匆,回去的火車上,我終於沉沉睡去。

沒有拜佛,沒有景點,一如平常行程。

December 15, 2011

吃。

這樣的一頓晩餐,吃飽以後我打了長長的一嗝~~十分滿足。

從福州路鑽出來的時候,遇見了朋友,一個給人感覺十分溫䁔的巨大的朋友。難得碰見,可我還是推掉了他們夫婦的晚餐邀約,一鼓氣往永和衝去。

December 13, 2011

December 12, 2011

往事如歌。

冬天的加班的夜裡,我在大聲的聽著Elton John。你最愛的音樂人。

現在你似乎都不聽了。似乎在我們接觸了黑膠唱片以後,你也就不那麼享受音樂了。你或許是太迷戀那一份粗糙,與純粹呵。

December 11, 2011

回味。

最近由於忌口,味覺十分受苦。為了傷口不發炎,只能力求清淡。

今晚好不容易求得批准「媽媽米粉」,特意在湯裏加入大蔥,頓時廚房彌漫蔥頭香,似我們在柏斯的老房子內總充滿著的幸福香氣。

December 10, 2011


凌晨6點,天色微亮,起身逗史努比笑。

我實在做不到。


December 08, 2011

降溫。

下了兩天雨,今天立馬降溫,最低溫度攝氏4度。

明天最低為攝氏1度。冷冷冷。

饞。


淡而無味的咸英式松餅。

幾天下來,我最想念辛辣面,辣椒和咖啡,味覺長期喜好刺激,清淡是最大的折磨。

原來人的思想,這麼受味覺的牽制,完全無法自我。






December 07, 2011

『大雪』

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大雪』今天大雪节气,不见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落地盈尺。大雪节气后,夜越长,阴愈浓。古人以五天为一候称,再五天,夜之漫漫,啼晓的寒号虫都会放弃求旦了。再五天,老虎已能感知到微阳之气,开始春心萌动交配了。再五天,冬至,荔挺就萌芽了,荔挺大约就是苕帚苗。



滬城不下雪,倒是雨了一天。

知足。

無需更多,只要唯一。

冬雨。

雨了一天,路上擠滿了急躁的車子,我在辦公室聽著娃娃,你還沒下課。

擁擠。

今凌晨,這城又下雨了。起床時候,感覺外面的雜音似乎少了一點,少了汽笛聲,少了車輛馳聘而過的囂張氣勢。

這滬上,總是太擁擠了。

December 05, 2011

激光。

姐姐形容的很傳神,說,妳的細胞被燃燒之時一定在哭泣。

突然,我就心虛了起來。

转:《热酒好过冬》

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美食』哪里都有喝热酒的习惯,中国人讲究养生,喝热酒自然也是行家。中国的热酒,从菊肥蟹壮的季节便开始适合喝了。吃螃蟹时一般都会热传统黄酒来喝,因为蟹性最寒,喝酒并红枣姜茶可保护五脏六腑不受刺激。现今的人喝热黄酒都爱加点姜丝和话梅,以提其香味,也很衬蟹的鲜味。《热酒好过冬》

December 02, 2011

松屋。

今日我有好好吃晚飯,是牛肉飯,味噌湯,泡菜,和冰凍麒麟生啤。

騎車回家的路上,來一點小放縱。

靜。

京城是安靜的,至少,在我/我們流連的幾處地方。盡管有路邊攤亦有電瓶車車水馬龍,可更多的時候,我並無需架上耳機。

那天走到老舍故居之時,耳邊,甚至可聽見風聲,我,十分自在。

海棠。

為了拍這棵海棠,被一老大姐全程監視並一路嘮叨。

December 01, 2011

你在煩惱什麼


你在煩惱什麼


主唱:蘇打綠
作曲:吳青峰
填詞:吳青峰
編曲:蘇打綠.林暐哲
監製:林暐哲


沒有不會謝的花
沒有不會退的浪
沒有不會暗的光
你在煩惱什麼嗎?


沒有不會淡的疤
沒有不會好的傷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你在憂鬱什麼啊


時間從來不回答
生命從來不喧嘩
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
是片刻組成永恆啊…


沒有不會謝的花
沒有不會退的浪
沒有不會暗的光
你在煩惱什麼嗎?


沒有不會淡的疤
沒有不會好的傷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你在憂鬱什麼啊


時間從來不回答
生命從來不喧嘩
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
是片刻組成永恆啊…


時間從來不回答
生命從來不喧嘩
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
片刻組成永恆啊……


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
片刻組成永恆啊……


St Joseph

Merry merry Christmas.

老舍故居。

今日陽光明媚,心情雖受早上一些小事所打擊,來到老舍故居之時,我依舊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冬日可以曬走不愉快,也許因為一代作家簡樸的四合院而喚起了曾經孤獨卻美好的記憶。

November 30, 2011

November 28, 2011

食量。

現在的食量變小了,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連一份麥當勞都嫌多。

13

13,一个人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板长寿司的丰富晚餐,而你,在浦东机场。

京。

November 24, 2011

珍貴。


和蔣生到青柳館吃飯。飯食匆匆,蔣生吃飽飯氣攻心,頓現倦態。我卻是胃口大好,大快朵頤。是的,這些時刻因為逐漸變得奢侈而顯珍貴。

攝氏11度,羽絨服。


【小雪节气】

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小雪节气】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白居易诗:"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来自<释名>对"雪"为"绥"的解释,绥是安,霏霏绥绥,天地间就变得静了,更显人声之喧。<广韵>解释"雪"为"除",由"除"而"洗",庄子引伸而用"澡雪而精神"。

November 23, 2011

惡人。


當他們一再的考驗我的耐性之時,我同時也給了自己違背良心的藉口,然後我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鐵石心腸。

這就是人性。


蒙朧。

濕氣重的,滬上。

恩 愛。

攝氏10度,騎車上班的路上十分擁擠。途中遇見一對六十來歲老夫婦,兩人穿著樸素,丈夫載著老妻子之老鐵馬也早已生鏽,騎速不疾不徐,自在得很。

我看著看著倒是明白了一點,何謂"恩愛"。

November 21, 2011

November 18, 2011

上班的地方。

轉眼,三年零八個月,這個破地方,這些零碎記憶。

Merry X'mas。

冬天來了。

飯友。

10月底回馬一趟,與同事吃了幾頓飯,包括一餐豐富的點心。

回到上海,恢復一個人過日子的生活。今午戴著耳機在星巴克排隊之時,發現到自己竟然十分羨慕別人吱喳的午餐飯友。

November 16, 2011

November 15, 2011

藥罐子。


此番回馬帶的最多的就是藥丸-- 傷風、咳嗽、止痛及喉片。

27 Oct - 7 Nov 2011

November 14, 2011

變臉把戲。

同學說這是他第二次看變臉表演,兩次都有我,何其榮幸。

上次是三年前,在成都,在順興。

November 13, 2011

青春的記憶。

和老同學見面。十幾年沒見,大家都沒變,只是多了幾分風霜,眼角添加了幾分倦意。

November 10, 2011

好吃懶做。


前面的路要怎麼走,走多長,了解我現在的狀況的人都這麼問我。然而,我沒有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就只想什麼都不做,安靜躺在粗糙的遮拉丁海邊發呆,又或者在麗江在大理古城內蹓躂,甚至是在滬上的老房子感受江南的春天。

"我只想放假",想了一下,我如此回答。


November 09, 2011

變化。

嘗試去喜歡另一座城。

當大家都詫異我為何寧願選擇離開也不給自己一個轉變環境的機會之時,我但笑不語。或許,隨著時間,它的旨意會愈發清晰。

我這麼相信著。

機場。

在虹橋機場。天氣陰。傷風未痊癒,咳嗽未好。

廣州辦公室一堆事情待打點。

09112011

打包行李準備明天出差的時候,看見初來乍到之時買的外套,想起當時自己的傻模樣。

這樣一邊懷念,一邊迎來我在這滬上的第四個冬天。

November 08, 2011

塔。

在塔下看塔,總令我記憶起當年初次見它的激動心情,似朝聖。

當年,你單純如小孩。

囍。

行走匆匆,卻也趕上了一場喜宴。

喜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同事,一切都好,萬幸。

今天是立冬。

今天是立冬,說要適時冬令進補,然我只有電飯煲裡濃稠的白粥。

一個人吃飯,怎麼吃都不香。


轉:三聯生活周刊

三聯生活周刊 (@lifeweek):【立冬】今日立冬,朔風起,水始凝冰。五天後,地始凍,"拂曉朔風悲,蓬驚雁不飛"。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顓頊與輔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顓頊是五帝之一,號高陽氏,是水德之帝,其德專一而靜正,冬才得以閉藏。玄冥是輔佐他的太陰水神,李白說,不周來風,玄冥掌雪,玄遠而為幽寂。

立冬。

立冬要吃餃子,我吃粥。

才1730,天黑黑。

November 01, 2011

在我城,當一個遊客。


在我城,當一個遊客。漫步在金河廣場與酒店之間,看著下著細雨的天空,聞著空氣中瀰漫的令人厭惡的水煙。

2011年11月1日,工作結束的夜晚。咳嗽。







October 24, 2011

朱德庸說:

朱德庸(@zhudeyong):你也许不清楚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当你面对金钱、权力和人生是非的选择时,会让你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沪上几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以上。

October 23, 2011

單程車票。

人生是一張,單程的車票。

伍佰「單程車票」

挑剔。

H,

聽歌我選擇黑膠唱片,喝酒盡可能用合適的杯子,咖啡絕不裝在玻璃或塑料杯,除了以上,其他不能容忍的時候我亦鮮少妥協。

這些年,原來在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自己的生活我已養成一種既定模式。早餐桌上,終於明白了為何別人總說我是一挑剔之人。

October 21, 2011

[腾讯微博分享]

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我们俩不会道别,肩并肩走个没完。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你沉思,我默默不言。/我们俩走进教堂,看见,祈祷、洗礼、婚娶,我们俩互不相望,走了出来……为什么我们俩没有此举?/我们俩来到坟地,坐在雪地上轻轻叹息,你用木棍画着宫殿,将来我们俩永远住在那里。――阿赫玛托娃《我们俩不会道别》


*Sent from Mobile*

October 20, 2011

青秀山。

雖美。

重,新。

這是一場冒險,如今我得重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回首一望,原來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遠遠比失去更多。

October 19, 2011

快樂不快樂。

 
 
 
那是一張哭喪的臉,莎拉告訴我,說老方也如此認為,問我為何。我說沒察覺,說或許因為過於緊張。
 
不祝福,只願一對新人選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擇。
 
 

完美主義。

 
 
姜博士說,妳必是一努力追求完美之人。
 
 
 
也許啊,終於到了不得不離開的時候,最近我,總覺得悲傷。
 
 
 

出差。

 
飛往南寧的班機,因為飛機的延遲抵達而晚點。
 
最近總是不利,出門或回家的班機總是晚點。總得呆坐在機場,既悃又沒能合眼休息,難受之極。
 
幸虧在最近一次回滬的旅程有日本人相伴,一路有人說說話,頗為解悶。
 
 

October 18, 2011

18102011,1355,在虹橋機場。藍的天,白的云。

還有,廣播通知-- 班機晚點。

October 16, 2011

華麗的是婚禮,神聖的是婚姻。

15102011,天氣涼。

October 14, 2011

大日子。

去機場的路上,堵塞的交通,脾氣火爆的車笛,還有痛苦的我的耳朵。

10月15日大日子,有新人呼朋喚友,我北上湊熱鬧。

美麗的黃昏,疲憊的我。幸好有蘋果。

三聯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我宁愿把他送到英国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剑桥,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刘太太说。652封面《移民的理由》

October 13, 2011

下雨。



雨一直下,困在辦公室沒辦法回家。安靜的,只剩下音樂聲的8樓。經過雨天,估計,要降溫了。



朱德庸說:

朱德庸(@zhudeyong):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自己要付出代价,做一个不正直的人,我们的社会要付出代价。

October 12, 2011

1955 - 2011

萬物皆有它的韻律及旋律,譬如花開花落,譬如晴天雨天。

前面半句從電視劇抄襲,下半句,說的是幸福的2011年秋天,當我的視線及眼裡都是你的那時那刻。


October 08, 2011

咖啡館內。

咖啡館內,有人看書,有人上網,有人倒在沙發一角發呆、睡覺,還有人高談闊論-- 說人生、講宗教,也談及自己的經歷及經驗。